教育

顺其自然的智慧

文|云中君 “晴耕雨读”一语融会了三国时期一代高人诸葛亮的心血与人生智慧。在中国古代,农民们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下雨天大家用来休闲,有志向的人则用来阅读诗书。 幼时我在乡村偶尔也有看到冒雨耕作的人,在大雨滂沱之中施肥除草,但我总觉得那样的做法是逆天而行,得不偿失。 许多现代人由于忙于生计,心情浮躁,昼夜颠倒,周末加班工作的人也不少见。然而,长时间超时工作毕竟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积劳成疾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有些自认为勤奋的人,甚至讨厌下雨天,他们认为下雨耽误了他们外出、耽误了他们远行、耽误了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等等。但是庄稼禾苗需要雨水的滋润,大自然不会因人的意愿而改变其规律,“天要下雨”是人力所无法阻挡的。 因此,虽然雨天也会影响我的工作计划,但是我却喜欢在雨天享受那些特有的快乐:在蒙蒙细雨中独自一人漫步思考;在瓢泼大雨来临之时,放下手头的工作,沏上一杯热茶后,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在雨中凝神谛听一段中国古典音乐。 在红尘人世中,让人不顺心的事情很多:销售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考试成绩没能及格、亲友突然离世、学校毕业后迟迟找不到工作、收入太低入不敷出等等。我经常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洒脱,当内心产生忧愁之际,顺其自然就是最佳的选择。同样,人在生活中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乎本性,也不失为聪明之举。 凡事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反倒能有一番收获。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多东西,太刻意了反倒会失去,就如同手里的沙子,握得越紧,它就会漏得越快。其实人心中的烦恼来源大体是一致的:不愿意顺其自然,不愿意接受冥冥之中天意的安排。 有一个佛教故事中说,禅院里的草地有一大片枯黄了,小和尚有些着急,对他的师父说:“我们赶紧撒点草籽吧,实在是太难看了!”师父告诉他:“不急,什么时候都能撒,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了回来,交给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了,草籽边撒就边被飘走了。小和尚这时十分焦急地对师父喊:“不好了,许多草籽都被吹走了。”师父很平静地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什么心呢?随性!” 撒完草籽,小和尚发现有许多小鸟飞来啄食。他非常惊慌地告诉师父:“草籽都会被小鸟吃了,这下没戏了!”师父依然很平静地说:“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随遇!” 半夜的时候,下了一阵暴雨,小和尚一大早就冲进了禅房,说道:“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师父说:“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随缘!”一段时间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头说:“随喜!” 由此看来,当遇到困难之时,找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就让它顺其自然。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包含了这一层涵意,其意思是: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自然。自然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不变的规律。道法自然就是做事的方法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古诗中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年四季都有许多让人开心、喜悦的景色。有时只为求一份尽善尽美,很多人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在遇到关系重大、情形复杂的状况之时,更是为之寝食难安,甚至彻夜不眠。 其实,在这种时候与其百般思量,不如顺其自然,反倒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管人们如何执着于自己的欲望,最终的结果必定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丘

文|楚天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其父叔梁纥,母颜氏。 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倦,并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按《论语》、《史记》、《春秋左传》等文献的记载,孔子明确拜学过的人有郯子、蘧伯玉、师襄子、老子、苌弘等,学习的内容涉及礼、史、官制、琴术等等。 孔子不仅向当时声望显赫的社会贤达虚心请教,即使是田野山林之隐士,孔子皆能慧眼识人,且不耻下问。这样,孔子逐渐成为了一位多才多艺、博学多能的大学者,在当时被看作是几乎无所不知的“圣人”。 孔子三十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广收门生,开创了私人办学的世风,并主张“有教无类”(即教育是平等的)。在教学授业方面,孔子以“文、行、忠、信”和“诗、书、礼、乐”为教育内容,因材施教,用举一反三、循循善诱的方法教育学生,启发诱导学生步步深入,并不断地钻研。 孔子认为,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谦逊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书必须常常温习,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他还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以致用,学思结合。但是,孔子鄙视生产劳动,学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菜,他认为问这些事情是没有出息的人。 孔子收学生从来不论贫、富、贵、贱,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贤弟子有七十二人。孔子曾经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其儒家学说和主张。在这十四年期间,他受到过欢迎,也受到过一些国君和贵族的冷待,被隐者奚落,甚至被人围困,但孔子从未放弃过其学说和主张。 孔子在晚年时,回到鲁国后,专心从事于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播工作,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编修《春秋》,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孔子的学生将孔子的思想言行记载下来,编纂而成《论语》。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享年73岁。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他积极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已复礼为仁”,阐发了忠恕之道、孝悌之本和礼乐之用。 “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鲜久矣。”他主张处理事务时,恪守“中道”,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认为“过犹不及”。 孔子终其一生倡导和发展的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同时,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甚至波及到东亚乃至全世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圣人化育之功 彰显母性的伟大

文|易龙 如今人们都在热衷于学习正能量,我们也借此来感受一下这股来自远古女性的正能量——周室三母。 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都是以母仪天下的德范,养育和辅佐了开创大周王朝的三位君王。她们是夫君的良佐,是胎教的典范,她们就是以女德化育千秋百代的“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和太姒三位贤妃。 太姜 太姜是周朝先祖太王古公亶父的夫人、王季(又称季历、公季)的母亲,周文王姬昌的祖母。古公亶父与夫人太姜广积善行、以仁厚待人,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他们不忍心看到人们受到外族的侵略,所以就决定要迁徙。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追随他们迁居到岐下。太王带领百姓建设家园,定立了官员制度,人们作诗作乐来颂扬他们的德行。 《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译文】太王的夫人太姜,是有邰氏的女儿,她端庄美丽,性情娴静柔顺。太姜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个好儿子,她能够以身垂范教导儿子,使他们从小到大,在品德行为上都没有大的过失。太王钟爱王季的儿子姬昌,因为他生来就有圣瑞之像。太伯和仲雍为了让位给弟弟王季,就去了荆蛮之地,成为了历史上兄弟礼让友爱的千秋佳话。这一切无不归功于太姜对儿子们的良好教育。太姜是丈夫贤明的辅佐,太王所办的大事,包括迁徙岐下,都和太姜商量。太姜以“贞顺”的女德,成为丈夫最得力的助手,是周朝开创之初的贤妇人。 太任 太任亦称大任,王季之妻,周文王姬昌之母。 《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大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 【译文】周朝以仁厚立国,母亲、后妃的德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太姜的儿媳太任,是挚任氏的二女儿,是王季的夫人、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太任的夫君王季具有父亲的仁德风范,以仁义来治国,因而各地诸侯都很拥戴他。王季的事业,得力于太任的辅佐。太任非常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她主持后宫立身端正,使得宫廷上下有着一派肃穆祥和的正气。 太任怀孕的时候,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睡觉从不歪着身子睡,坐也不偏斜着坐,站不曾跛着脚站。不吃气味不正的食物,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吃,摆放不正的席子不坐。正因为太任在孕期言行端正,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地聪明,圣德卓著,太任教他一,他就识得百。君子赞叹说,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 太任深明感通万物的道理,注重胎教,归正自己的言谈举止,从而生育了为历代王者垂范的文王。因此,女子怀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所想和所做的。言语行为与善相应,就感召良善的孩子,与恶相应,就感召不善的孩子。儿女的性情容貌和万物相像的,都是母亲与万物相感的结果。文王能够成为圣德的贤君,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基业,与母亲太任给予端良母教息息相关。 太姒 周文王的夫人太姒,是帝乙王的妹妹、大商的公主,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母亲(另一说太姒出生在有莘氏、杞国或缯国)。太姒美丽端庄,仁爱和顺又深明大义,在娘家时,每天都专心致志地做女子应做的工作。她的生活俭朴,用度节省,对她的女老师更是恭敬。 《诗经.关雎》是赞美太姒的一首爱情诗歌(据说为文王所作),让人觉得只有像太姒这样娴静贞洁的女子,才得以匹配真正的君子。诗文描述了君子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追求淑女,历经追求不到的忧伤与求得之后的喜悦。此诗阐明了夫妇伦常的重要,通过歌咏吟唱,能使人了解夫妇之伦的正道。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雎鸠”是南方的一种水鸟,这种鸟雌雄有固定的配偶,挚情而又有别。用以比喻君子和淑女,彼此仰慕其美德,而又不贪恋其美色。行事谨慎因而居处幽深,如同关雎雌雄有别,无不和谐。这样才能够风化天下,而成为世人的楷模和榜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王的后妃有关雎这样的美德,是幽静娴雅、贞节专一的好女子,是君子最适合的好伴侣。“荇菜”是生长在湖泊池塘中的一种水生植物,它鲜嫩的部分可以食用,是用以祭祀的供品。文王后妃具有娴静幽深的关雎之德,祖先才欢喜地接受她的祭祀,所以能够承担采摘荇菜、准备供品,以承事宗庙的家庭重任。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娴静贞洁的好女子,君子是朝也思暮也想,这种追求有节制而又和谐的中和之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和瑟都是一种乐器,“琴”具有防止邪思淫欲、导正人心的效用,“瑟”具有克制欲望、启发心性美德的作用。所以君子以和谐美好的琴瑟之音,与淑女共享。君子爱贤进贤,喜爱她的文静娴雅,仰慕她的美德善行,而不贪求美色,没有不善的妄念。 文王十分仰慕太姒的美德,亲自到渭水去迎娶她。岐百姓听说了这件大喜事,高兴地就如同自己家娶新娘子,他们把各家的渔船排在一起,舟舟相连,搭成浮桥,姬昌带领万民亲迎太姒,场面盛大。 太姒成为文王的夫人之后,更加注意自己的修为。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贤德,继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她早晚勤勤勉勉,恪守妇道。她遵守媳妇应尽的礼数,避免过失,还用相当的时间回家探望和安慰母亲,每次都事先让女先生去转告文王。太姒能够以妇礼、妇道教化天下,被人们尊称为“文母”。文王治外,而文母治内。 太姒为文王生了十个儿子,包括讨伐商纣的周武王,以及巩固了周朝基业的周公旦。太姒教育孩子十分成功,通过她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做过邪僻不正的事情。儿子长大之后,文王继续教导他们,从而成就了武王、周公的圣德。 周朝人曾经写诗来赞颂太姒的贤德:“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太姒继承了太姜和太任的美德,以妇道来化导天下,成就了文武周公的旷世伟业。周朝王室母仪天下的德范,超越古今、万世流芳。 “太太”一词的由来 周王室从古公亶父到王季、文王三代,都有贤妃良母助兴周室,母仪天下,所以能形成姬周王室八百多年的江山社稷,皆由其上辈“修身、齐家、治国”的教化而来,圣人化育之功更彰显母性的伟大。因此,后来的王宫贵族的女子皆以“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太姒”为贤妻良母的典范,并纷纷效仿。后人尊称已婚的女子为“太太”,以此劝勉天下女子效仿“周室三母”的美德,将中华女子相夫教子,孕育圣人与王者的成功经验世代相传。

周文王教子之道 五

第五课 王者团结、静候时机、分享成果 文|易龙 周文王教育子女的第五堂课是通过“需”卦的六爻,讲述了团队合作、等待时机和饮食宴乐之道。周文王告诫武王捕杀大猎物需要等待时机的重要性,和主动邀请不速之客共同饮食宴乐,以得人心的道理。 需卦第五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文王说】需卦的特性是有诚信、光明、善良,正固、恒久而吉祥。占得此卦,有利于渡过大川大河(比喻困难)。 彖曰【武王说】需,是需要等待的意思。因为前方有艰难险阻,但是由于君子性格刚健而不会陷于危险,从道义上讲也不会穷困。需卦的特性是有诚信,光明、善良,正固、恒久而吉祥。君子处在最尊贵的位置(王位),应当持守中正之德。占得此卦,有利于渡过大川大河(比喻困难),外出做事就会取得成功。 象曰【周公说】从卦象上看,云气上升集聚于天,(行云施雨)尚需等待。君子从卦象中得到启示,以饮食宴乐之道,(广聚天下围猎者,等待时机,讨伐殷纣王这只巨大而暴虐荒淫的野兽)。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初九爻【文王说】(在商朝末年,兵荒马乱,食物匮乏)一群猎户到郊外山林上去围猎猛兽(作为食物),(因为猛兽强悍,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捕杀它)。在等待时机时,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恒心,才会取得成功而没有遗憾。 象曰【周公说】到郊外围猎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不可鲁莽前行,以免陷入困境。要有坚定持久的劲头,在合适的时机围捕猎物,就不会有灾殃,因为这样才不会违背常规(围猎的方法)。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九二爻【文王说】(猎户们到山上水潭四周的)沙地上搜寻猛兽的足迹,(因为任何猛兽都要饮水,饮水时必然会在水边的沙地上留下足迹),然后猎户们会顺着猛兽的足迹寻找它的洞穴。在搜寻足迹时,大家会因为辨认猛兽足迹的看法不同和围捕猛兽的方法不同而有小的争论,但最终会围猎成功而获得吉祥。 象曰【周公说】(猎户们到山上水潭四周的)沙地上搜寻猛兽的足迹,(大家看到各类动物的足迹,)然后聚在中央推演(推测)哪些是猛兽的足迹。虽然在这过程中,会有小小的争论,但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并付诸行动,会获取(成功)的吉祥。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九三爻【文王说】(猎户们顺着猛兽的足迹找到它的洞穴,在门口等待猛兽归来)此时,天下起了大雨,路面变得泥泞,猎户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更需要耐心等待,(因为此时猛兽如果回来避雨,则完全不具有攻击性,不再那么凶猛了,正好是捕杀的最好时机。过了许久)猛兽终于蹒跚而来。 象曰【周公说】(天下起了雨)猎户们在猛兽洞口的泥泞的山地里等待(捕杀它),猛兽不知道来自洞外潜藏的灾害,因而没有丝毫防备。是猎户们要捕猎而招来了猛兽,只要谨慎小心,在捕杀猛兽时就不会失败。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六四爻【文王说】猎户们见到时机成熟,同时将铜矛等武器投向猛兽,将其捕杀,猛兽被铜矛刺中,鲜血从伤口喷涌出来(在挣扎中死去)。 象曰【周公说】猎户们在一场血肉的搏斗中将猛兽刺杀,凶猛的野兽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而顺从的任凭猎户们的摆弄。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九五爻【文王说】猎户们高高兴兴的抬着捕获的大猎物(猛兽)回到自己的部落等待摆酒宴庆祝,同部落的人欢天喜地,非常吉利(饮酒既可以为猎人们去除寒气,又可以壮威)。 象曰【周公说】猎户们大摆酒宴庆祝是非常好的,君子应当以中正之德(款待每一位族人)。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上六爻【文王说】正当猎户们和族人进入房子(洞穴)饮酒吃肉进行庆祝时,突然之间又来了一群不曾被邀请的客人(其他部族的猎人),主人恭敬的主动邀请他们参加酒宴,共享大餐,这样就会非常吉利。(如果给他们冷遇,在那时由于纣王荒淫腐败,连年战乱,百姓食物紧缺,这些猎户就会为了生存而抢夺食物,展开杀戮,而主人给予盛情款待并与大家分享食物,这样就会避免一场争斗,还会进一步得到更多的人心,从而扩大自己的捕猎队伍)。 象曰【周公说】不速之客的到来(令猎户们的食物变得不太充足),但主人的热情好客,与大家分享盛宴的胸怀,却会令不速之客非常感动,而最终获得吉祥的结果。客人虽然不当其位(来得不是时候),但对主人来讲,失去的是部分食物,而得到的却是更多人的感激和拥护。 【文王寓意】 本卦通过一个围猎和分享盛宴的小故事,讲述了捕杀大猎物需要等待时机的重要性,和主动邀请不速之客共同饮食宴乐,以得人心的道理。文王暗示,要推翻暴虐的殷纣(将纣王比作野兽),必须要广交天下的围猎者,壮大实力,并需静候时机成熟,等到纣王身心疲惫、众叛亲离、失去防备之时,号令天下围猎者(各路诸侯、志士同人)共同捕杀之。(待续)   注释: 【1】需:指遇雨时,停在那里等待。本义:等待。 【2】衍:通“演”。推演,演述。

周文王教子之道 四

第四课 王者智慧开启鸿蒙 文|易龙讲述、心怡编辑 文王教育子女的第四堂课是通过“蒙”卦的六爻,讲述了启蒙之道,开启鸿蒙,因势利导,广施教化,为蒙昧的人们开启智慧,才能使人们逐步摆脱商朝黑暗统治的阴霾。因为武王要想完成伐纣建周的大业,首先要对百姓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使百姓能够认识到商纣王的暴虐和商朝必亡的历史趋势。 蒙卦从卦象上看,上面是山下面是水,山水蒙。“蒙”是启蒙教育,开启鸿蒙就来自这一卦。这个卦象,上面是山,下面是水,就是山下有泉水,这象征着启蒙。 蒙卦第四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文王说】占得蒙卦,美好而亨通,本卦有开启鸿蒙的意思。并不是我姬昌去求蒙昧的人来占卜,而是蒙昧的人来求我姬昌占卜吉凶。当人们第一次虔诚的来占卜时,我会告诉他占卜的结果。如果来占卜的人不虔诚,反复地占问,半信半疑,就会亵渎神灵。如果亵渎神灵,我就不会再给他占卜。因为只有保持虔诚的心才能得到老天的佑护,确保占卜预测的准确性。 “利贞”就是利于长久的一种准确性。姬昌算卦,他在监狱里的时候也是经常摆卦算卦,到现在为止河南的羑里城,也就是当年文王坐牢的地方,那地方很多人都会算卦,几千年来保存下来,一代代的传下来。 象曰【周公说】从卦象上看,山下涌出泉水,泉水象征着智慧,象征着才思泉涌,才思如同泉水喷涌,这便是蒙卦的形象。君子从卦象中得到启示,从而果断行动,培育美好的品德,广施教化,为蒙昧的人们开启智慧,使人们的才思如泉水般喷涌。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文王说】启发蒙昧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千百年来人们树立的圣贤等典型人物的故事来教育人,使人们脱离罪恶,并且启蒙教育要循序渐进,如果急于求成,必然会有遗憾。 “发蒙”是启发蒙昧。“刑”和“型”是通假字,就是典型的意思。“利用刑人”就是利用这些典型人物,古代的圣贤之士的故事来教育人。“说”和“脱”是通假字,解脱的意思。“用说桎梏”就是使人们脱离罪恶。“以往吝”是指若是急于求成,必然会有遗憾,欲速则不达。所以教育孩子要慢慢的来,要利用这些古圣先贤的故事来教育他们。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文王说】君子能包容蒙昧之人,说明君子的心胸宽广,非常吉祥。包容蒙昧就像娶妻那样高高兴兴地对待蒙昧者,则可获得吉祥,体现了启蒙者的胸怀。只有这样,子孙才能以宽广的胸怀承担家事和国事。 “包”是包容的意思。那么怎样包容呢?文王用了一个比喻,如同“纳妇吉”一样,包容蒙昧怎么和娶媳妇有关系呢?他是说像娶妻那样高兴地对待蒙昧者。 大家想一下娶媳妇的时候,古代娶媳妇,对女方可能都没见过面,女人对夫妻之事也好,夫妻之间的感情如何相处等,她都是很蒙昧的,她什么都不懂,但是丈夫新郎官会不会因为她不懂就不高兴啊?他都是很高兴的心情,她不懂就慢慢来、慢慢教,是一种很高兴的心情。他用这个来形容如何对待蒙昧者,对待那些没有文化的人、没有智慧的人。你要包容他们,就像对待自己刚娶来的新娘子一样,她什么都不懂不要紧,可以慢慢教她,这个比喻很恰当。文王说要做到这样的话,这个人才能心胸宽广,要像对待自己的新娘子一样来包容蒙昧者,这样才能承担起家事、国事的重任。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文王说】教育孩子们不要娶这样的女子,什么女子呢?她眼中只看重丈夫的钱财,看重有钱的人,不惜委身而失体统。娶这样的女子是非常不吉利的。 文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文王的儿子武王、周公这样的圣贤之士,将来要继承大业,担当着伐纣建周的大业,这样的君王如果娶个女子要是爱钱财的话,那不麻烦了吗?如果这个女人爱钱财的话,娶了这样的媳妇,她这爱钱财的特点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她教的孩子们可能也会爱钱财的,像那么爱钱财的人,见了钱就会不顾一切了,她怎么能够母仪天下?怎么能够成为天下人的君子的典范呢? 就像之前讲过的君为臣纲,君王应该是大臣的典范。作为武王来讲,他要娶一个女人,要能够成为母仪天下的人,娶的女子要成为天下人的典范。后来武王娶的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就是周成王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也是一个很贤德的人,娶了她之后,她也是效仿她的婆婆太姒,包括她的祖母太任的贤德,成为了一位了不起的王妃,养育的儿子也是很优秀,周成王后来也是一位很英明的帝王。 那么今天这个事情,现代的道德观念已经变成见了有钱人觉得还是好,女人爱财的人很多,时代不一样了,但毕竟要从教育后代来讲,如果娶了这样的女人的话,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男人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不能失体统,如果失体统就不好了。 六四:困蒙,吝。 【文王说】启蒙教育的困难在于吝惜时间、精力、财力和物力。 因为对孩子、对百姓的教育,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和物力,否则便不能取得大成效。现在也是一样,教育孩子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好多年才能把孩子教育好,那么对百姓的教育也是这样,需要付出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还要有耐心。 六五:童蒙,吉。 【文王说】在孩童时代要进行启蒙教育,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在小孩小的时候没有观念,很单纯,所以你给他讲什么就是什么。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思想会变得很复杂,就不单纯了,所以这时候就不太好教育了。 小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你写上什么就是什么。他长大之后呢,就不是一张白纸了,他上面就有了东西,你再想改的话就比较麻烦了,不太好改变他,也不太好教育他了。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文王说】打击蒙昧、教育孩童的目的,在于使他长大之后不要成为盗寇,也就是不要成为坏人,而是在思想中牢固地树立美好的道德修养、正确的人生理念,有利于使他抵御各类不好的思想的侵蚀。 “利御寇”目的是不让他变成坏人,在思想中装进圣贤之道之后,他就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像今天这样,小孩你从小就教他背诵古代的圣贤经典,学习这些好的故事之后,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他们知道是非善恶,将来长大了到社会上之后,他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就不容易被不好的东西污染了。否则的话,他将来步入社会就不知道好坏,就容易被污染,就容易随波逐流。 【文王寓意】这一卦文王为武王讲述了启蒙之道,开启鸿蒙。文王讲述了历代开国之君、臣、民的典型事例,想让民众纷纷效仿。并且作为新王朝的开创者,还要有过人的耐心和宽广的胸怀才能包容民众尚且蒙昧、不肯变革的固化观念。对民众的开化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培养,就需要新王朝的开创者从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上进行长久的投入,逐渐地改变人们的观念,破除百姓蒙昧的思想,坚定百姓伐纣的信念,为新王朝的建立培养拥护者。 因为武王伐纣这件事情确实很艰辛,需要给老百姓做教育,还需要谨言慎行,还需要厚德载物,当然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准备,比如给老百姓宣讲,调动百姓的激情来伐纣。武王在伐纣之前,搞了四次誓师大会,通过演讲来带动军人的士气,讲述纣王的腐败,要替天行道,讲述苏妲己的荒淫等等。这些在《尚书》里面都有记载,非常经典,讲得头头是道,让人感觉非常震撼。 武王在誓师大会讲完之后,鼓舞了士兵的士气,使几万人在千里行军之中,最后竟然能够忘却了疲劳。武王的誓师大会说明武王不光德行高,他的文采和演讲能力都是很厉害的,否则的话是无法建立一个大周王朝。这就是启蒙教育,誓师大会实际上也是给军队启蒙的一个过程。文王的这一卦,就是讲了如何启蒙。 那么,今天对于教育子女来讲,如何启蒙,给孩子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文王的教子之道都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待续)

Popular

Subscribe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