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话清明

0
66

文│王晓玫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提起“清明”,人们通常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节时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但在起初,清明并不是节日,而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这个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么演变成纪念祖先节日的呢?这和与清明节时间相近的寒食节有关。

在古代,清明还不如寒食节来得重要。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寒食节主要习俗为禁火,不许火煮食,只能吃冷食、熟食。

由于清明与寒食节时间接近,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习俗逐渐移到清明之中,原本的清明节气提升为重要的大节日——清明节。

富人生况味的清明诗词

除了传统节气习俗以外,清明节也是个令人感怀的日子。心灵敏觉的诗人们留下的节景诗篇,看了之后让人仿佛身历其境,沉寂的节俗顿时鲜活了起来。

明代诗人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描述自己在回乡祭祖时,衣服上满是灰尘、泪水,让人感受到诗人无尽的哀伤。

清明时节有人哀伤、有人欢乐。明代诗人王磐则在〈清江引清明日出游〉中写道:“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描述的是清明节的另一种样貌:人们趁着天晴出门踏青,体现出清明节充满阳光活力的另一面。

清明节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此外,民间也有吃青团、踏青、断鹞放灾、吃润饼等习俗。

扫墓: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是扫墓。人们在坟上添新土,拔去长在上面的杂草,将各种食物摆好,点上一炷香,然后行礼祭拜。

吃青团:清明时节江南地区流行吃青团。青团外皮松软富弹性,内陷饱满,一般用新鲜的艾草汁和糯米粉混合在一起揉制而成。

踏青:由于清明时节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因此,除了怀念故人,也有到空气清新的郊外踏青的习俗。

断鹞放灾:所谓的“断鹞放灾”是指在清明节放风筝之时,将所有的灾病写在纸鸢上,待风筝高飞之际,剪断风筝线,象征所有的灾病都随风筝一一消逝。

吃润饼:春卷又称为“润饼”,江南等地方会在清明时制作“润饼”,作为清明节的应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