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善行( 上)

0
3246
(FOTOLIA)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有一本珍贵的藏书——《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于1818年写成,作者卡尔•威特是一位清贫的牧师,他记述了弱智儿子在14岁以前的成长过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赛德兹说:“把一个低智儿童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呢?是让孩子在人品、健康、才能都得到发展。如果只重视身体,孩子可能成为四肢发达的愚人;只重视智力,孩子可能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或者成为恶棍;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可能成为懦夫。所以必须从三方面同时教育孩子。

为儿子做“行为录”

作者在培养儿子的善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讲各种从古到今的善行故事;只要儿子做了好事,就马上表扬儿子做得好;儿子稍大一些,就开始教儿子背诵各种道德诗;为了鼓励儿子,他做了一个行为录,记录儿子做的好事。有了这样的鼓励,幼小的儿子就立志一辈子要多做好事。

在培养儿子行善方面,他不强迫儿子去做不愿做的事情,而是让儿子以此作为一种乐趣,让儿子享受做了好事和克制自己时的喜悦。因为有了行为录,所以儿子有了随时反思自己行为的习惯。其实这种方法不仅对小孩子有好处,对我们成年人也非常有益。每天我们会做很多事情,会有很多想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我们记录下来,就可以随时反省自己,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了。

他为了使儿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经常给儿子讲诉做坏事遭报应的故事,并对这些人的恶行加以严厉的批判。我们教育孩子时经常会感到:我的孩子为什么说谎?我的孩子为什么任性?为什么他这么小,就那么残忍的对待小动物?我们有时倾尽全力教育孩子,却不能改变孩子的坏行为,其实只要方法得当都可以教育好孩子的。

培养孩子的善行 父母要以身作则

柏拉图曾经说:“任何坏人都不是出于本人意愿成为坏人的。”孩子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只是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而逐渐变坏。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也是父母的翻版。如果母亲爱慕虚荣,女儿也会这样;父亲爱好喝酒,儿子也会这样。父母品德败坏,孩子也不会有好的行为,所以孩子变坏多是父母教育不良的结果。父母是离孩子最近的人,也是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好行为的指导者。

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确实如此,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品德,就会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创造条件。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坏行为采取惩罚方式,这样只能起到表面的和短期的作用,不能使孩子发自内心不再做坏事。

作者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儿子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让儿子感到善行中的快乐。有一次,儿子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偷偷拿了一个小女孩的一块糖果,被发现之后还极力否认。他严厉的训斥儿子:“卡尔,你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吗?你的行为是罪恶的偷盗行为。”可是年幼的儿子辩解道:“只不过是一块糖果而已,怎么能说是偷盗呢?”他告诉儿子:“你从小就开始读书,难道连这个粗浅的道理都不懂吗?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拿了别人的东西就是一种偷盗行为。对于偷盗可耻性的本质来说,偷一块糖果和偷一块金子没有任何区别。”

年幼的小孩子没有正确的判断力,认为拿得少就不算偷,所以这时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实质非常重要。当儿子明白自己是偷盗行为后,羞得满脸通红并立刻去道歉,还给那个女孩带去一大包糖果。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常告诫儿子:“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报答。学习为我们为带来现世的幸福,善行则给我们带来上帝的嘉奖。”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