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又普
前不久,我看了两场电影。一部是由田壮壮导演、吕丽萍主演的《蓝风筝》,另一部是由英国BBC电视台拍摄的“1949年以后的毛泽东”。两部电影描写的都是1949年以后,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中国故事,因触动禁区,在国内遭到禁演,这反而为两片做了绝妙的免费广告,众多市民踊跃购票,前往观看。
这两部影片引起我的兴趣,原因是因为两片均重现了1958年席卷中国大地的“打麻雀运动”,而且还播放了一段当年的记录电影,顿时激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童年打麻雀的记忆
1958年,毛泽东亲自发动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史无前例的打麻雀运动,要把麻雀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那时,真心实意地热衷于打麻雀的人,除毛泽东之外,还有我本人张又普。
五岁的我当然不能理解这场运动的历史影响,更不知道这将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只是看到满街的人山人海,敲锣打鼓,摇旗呐喊,比过新年热闹得多,令人亢奋不已。幼儿园放假,可以堂堂正正地出门玩个痛快了。
这一天,在西安的某大学校园里,但见一位年轻英俊、潇洒倜傥的网球选手,神采奕奕,右手拿个网球拍,左手抓住三个球,看见麻雀飞来,一拍子把球打得又高又准,宛若身在球场一般。
众麻雀惊慌失措,四散逃命。站在他旁边的选手的小儿子则兴高采烈,欢喜雀跃,连蹦带跳,前奔后跑,像只小狗似的去给爸爸来回拣球。
这个小孩子就是我,当年才五岁。那个选手就是我爸爸,他是西安市业余网球锦标赛男子双打冠军。
错把打麻雀当父爱
一个网球可真大,我两只手才能抓住一个球。爸爸的手比天大,一只手能抓住三个球,而且运用自如,灵活异常,能稳稳地抓住两个球而只把一个球抛向空中,当时使我羡慕崇拜得五体投地,终生不忘。
一天折腾下来回到家,我在旁边急切地问道:“下一次什么时候再打麻雀?”当时年幼的我没有察觉到,爸爸对打麻雀这种幼稚行为相当反感。
至今我也不清楚当时有多少人是真的愿意去打麻雀,但可以肯定,至少有两个人是虔诚、认真的:毛泽东先生和本文作者张又普。
后记:5岁那一年我学会了满地乱跑,最愿意干的事情就是给爸爸捡球。然而当父亲在训练时,他不允许我进球场,使我感到委屈和不满。打麻雀时例外,父亲破例允许我捡球,使我感到受宠若惊。这就是“打麻雀”运动留给我的幸福而又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