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武功冠绝千古 兰陵萧氏之梁武帝萧洐(下)

0
3181

“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

因为梁武帝按照佛教经典理念治国,采取了许多关注民生、为民谋福的政策和措施,使全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呈现一片祥和局面,这片祥云甚至飘到了海外。达摩在印度了解到佛教在东土传播的盛况,甚为高兴,于是渡海东来了。

达摩在梁普通七年(526年)九月二十一日渡海来到梁朝广州,当时广州刺史萧昂也是个佛教徒,对达摩到来非常欢迎,并及时奏报梁武帝,梁武帝听说达摩是印度佛国来的高僧,极为高兴,立即下令要萧昂派人护送达摩来南京。

普通八年十月一日达摩抵达南京,稍事休息后,梁武帝亲自接见了他,对古印度佛教和禅学共同进行了探讨,许多佛教典籍对此都有记载。

可惜梁武帝执著有为,达摩自知此时无法度化这位皇帝,于是告别回驿馆。

梁武帝经过几天静思后,稍有所悟,于是派人来请达摩。来人来到驿馆,不见达摩,说是往江边去了。原來菩提达摩在江边摘了一根芦苇抛投于江流之中,来人追到江边,只见达摩双脚踏苇、神定气闲、长袖随风、飘然已到江中,知道来迟一步,追悔莫及,从此留下了“达摩一苇渡江”的千古神话。至今江边还有达摩洞的遗跡。

后来达摩北渡至洛阳,入嵩山少林寺,面壁静坐长达九年。他圓寂时150岁,梁武帝尊称师为“圣胄大师”,并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

画龙点睛的故事

当时,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萧衍很喜欢绘画,尤善画花鸟与走兽。著名画家张僧繇善于写貌,颇受萧衍赏识。当时,萧衍诸子多出镇外州,萧衍常常想念他们,便命张僧繇前往各州郡去画诸子之像,悬于居室之中,萧衍见图如见其子,思念顿减。萧衍信佛,在位时建造了很多佛院寺塔,也都命张僧繇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吃素的由來

萧衍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必须吃素。从此,汉传佛教形成吃素的传统。萧衍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总是和年轻时、壮年时不一样。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梁皇宝忏

《梁皇宝忏》流传至今已有一千馀年历史,是中国流传最久的一部忏法,素有「忏中之王」的美称,也是佛教中最被重视的忏仪。

天监二年(503年),萧衍作皇忏度皇后郗氏。郗氏初生时,也是红光照室,神奇异瑞。及长,其性明惠,形貌秀丽,且善于隶书,寻于史传女工之事,靡不闲习。当时,宋、齐诸王皆慕名而来求婚,均被她父亲郗晔所拒,后来嫁给萧衍,生了三个女儿;当萧衍为雍州刺史时,郗氏就不寿而死,郗氏生前貌虽美丽性却善妒,不信佛法,毁谤三宝,残杀生灵,因此死后堕为巨蟒。一日,托梦给萧衍,请求他看在夫妇面上,设法为她超度,以离苦得乐。因萧衍夫妻情深,念于旧情,便参阅佛经而撰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超度夫人。郗氏遂仗佛力而脱离蟒身,化为天人,现身空中,感谢萧衍而去。此忏因在萧衍时肇始,故称“梁皇宝忏”。

宝誌禅师,俗姓朱,又称保誌,誌公,人称誌公禅师、誌公祖师。梁武帝时代佛教高僧,与达摩、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梁武帝时为帝师,极受崇信。相传梁武帝曾使张僧繇为他画像,誌公现出了「十一面观音像」,因此他又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誌公还设计了海青的缝合袖,相传梁武帝的皇后郗氏刁难众僧,假意延僧用斋,但悄悄在斋饭中放入肉包子,誌公先知后,爲僧人常服海青设计了缝合的袖袋,在其中盛放白面馒头,伺机再换下肉包子。郗氏因不信三宝,屡次戏耍、为难僧人,死后堕入蛇身,梁武帝请求誌公等僧超度,另一种说法是现代流传的《梁皇宝忏》(《慈悲道场忏法》)是誌公与十位高僧爲超度郗氏所作。

我们读济公传这部传奇小说,里面有些故事并不是济公本人的,而是套用誌公禅师的故事。

围棋杀

萧衍对围棋特别喜爱,棋艺很高超。在齐朝为官时,每逢闲暇,常彻夜不眠,与人弈棋。称帝之后,兴趣不减。

有因此误事的时候。他晚年佞佛,有一个名叫榼头师的和尚,颇为他所敬重。一天,萧衍下敕召榼头师入宫研讨佛法,当榼头师入宫的时候,萧衍正在和人下棋,要杀死对方的棋子,便随口说道:“杀掉!”左右侍从将此话理解错了,以为萧衍要杀掉榼头师,便不由分说,将榼头师推出斩首。下完棋,萧衍下令召见榼头师,左右侍从回答说:“已奉旨将此人杀掉了。”萧衍听罢,后悔不迭。

侯景之乱

公元547年,蕭衍85歲,侯景之亂爆發,次年侯景攻陷當時的帝都金陵。

也是這一年,在《梁書•武帝紀》的天象記錄中,“老人星見”這一吉象已經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白虹貫日”;此後更是隻有“太白晝見”和“熒惑守心”,皆大凶之象。映射的便是樑朝的戰亂和破亡。

萧衍自恃才高,越到晚年越是性情刚愎自用,最喜欢别人当面奉承,粉饰太平,而一旦有人对他披露实情,他就暴跳如雷,(【衍好人佞己,末年尤甚】)。因此,惯于溜须拍马、一味逢迎的寒士朱异,得其重用,执掌中枢大权数十年。

当萧衍不顾群臣反对,接纳东魏叛将侯景归附时,万万想不到竟是引狼入室。侯景率领八百亡虏南下,于寿阳起兵已有八千人马,过江作乱后,通过对名门望族、皇亲贵戚的烧杀掳掠,赢得大量支持,得以啸聚十万之众,攻破台城,将萧衍和梁国一众亲贵重臣尽数俘虏。

萧衍一败涂地沦为阶下囚后,因饮食惨遭守卫苛待,最后忧愤成疾,口苦欲求蜜水不得,八十六岁老翁,近五十年太平天子,最终竟不得善终,活活饿死,梁朝亦四分五裂,名存实亡,巴蜀、荆襄、淮南的大片疆土落于敌国之手,最终被南陈王朝取而代之,只在江陵保留了一个实为北朝傀儡国的后梁政权。

帝皇的祭台从来都是成败论英雄,萧衍最终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剧君主载入史册,曾经辉煌的文治武功尽被世人忽略,舍身出家、亿钱赎身之举也被当做年老昏聩的笑柄,仅留下「(江山)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的长叹,徒留后人唏嘘。

康熙帝(评):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

赵翼(评):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曹魏父子固已旷绝百代。其次则齐梁二朝,亦不可及也。…至萧梁父子间,尤为独擅千古。武帝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天性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兼长释义,……历观古帝王艺能博学,罕或有焉。

钱穆(评):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

文章来源:百度萧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