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流后世 德垂綿远——兰陵萧氏之昭明太子

0
2184
燕雀湖(Public Domain)

生富貴家 創文學選 天賦慧根 法門丕顯
文流後世 德垂綿遠 未來諸佛 不增不減

在中国古代顶级郡望士族中,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中的兰陵萧氏,与琅邪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齐名。

兰陵萧氏,是中国中古时期一个以兰陵郡为郡望的萧姓士族。萧氏在南朝以军功起家,其后家族子弟建立了南齊和南梁兩個朝代,南齊一百多年間共出了十一位蕭姓皇帝,南梁五十五年也出了十位蕭姓皇帝。而且這些皇帝當中相當一部分有學問,推崇佛道,崇尚节俭,反对奢靡,并能以身作则,发展为侨姓士族的主要代表。

酒仙李白诗中盛贊的“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指蕭氏這一名門望族的发源地——南兰陵,当地盛產美酒,直至今天当地都有釀造封缸酒的遺俗。
至唐朝,兰陵萧氏仍属一流高门,共有十人出任宰相。

晋朝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中原大地经历惨烈血腥的反复厮杀,大批士族衣冠南渡,在江南设置“南兰陵”等侨郡。在南兰陵萧氏遗迹较多,有万绥戏楼,访仙桥萧氏宗祠,丹阳陵口胡桥一带的南朝石刻等。
今天我們讲的就是南朝著名的一對父子,兰陵萧氏中最翘楚的角色——梁武帝及昭明太子。

先說儿子:南朝蕭梁太子,他是歷史上絕無僅有、大名鼎鼎的知識淵博、天性仁孝、愛民如子,至今仍令人無比懷念的天才太子。
南朝蕭梁太子萧统(501年-531年5月30日),字德施,历史上著名的大才子,中国南朝梁代太子、文学家,南兰陵蕭氏世家子弟。死后谥“昭明”,故世称昭明太子。

他是梁武帝的长子,小字维摩,最为梁武帝所喜爱,两岁时被立为太子。据《南史 昭明太子传》,“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通讽诵,”又说他八岁于寿安殿讲 《孝经》,能尽通大义。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昭明太子不仅学问越来越大,而且相貌出众,风度翩翩,读书过目不忘。据《南史 昭明太子传》,“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作剧韵,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

巜昭明文选》最好的注文版本

太子年紀輕輕就主持編纂修訂了中国現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文选》(人称《昭明文选》)共60卷,收錄了從周代到南朝蕭梁以前的詩歌、散文700多篇,先秦至南北朝的若干名篇佳作,由於選編極精而流傳甚廣。很多梁代以前的文学作品赖此得以保存。成为唐宋以来文人士子学习文学的范本,甚至后来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千余年来流传不衰。大诗人杜甫教育他的儿子宗武要 “熟精文选理”(《宗武生日》)

不論是古詩十九首,還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或是賈誼的《過秦論》、曹操的《短歌行》、荊軻的《易水寒》……昭明太子以他獨到的眼光,將他們及時保護,并流傳給世人。他挽救了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文,也保留著不同階級的思想和狀態。《文選》留存了大量古代文人的鄺世之作,對今人研究古代文學,功勞不可估量。

该书在古时传入日本,并成为平安时代贵族必读书籍之一。而后该书许多词彙吸入日语中,且现今仍在使用,如英雄、荣华、万国、感激、贤人等许多许多⋯⋯

据称他的老师沈约当时家有藏书二万卷,号称京师无人能比,但是沈约藏书的规模也只有昭明太子的三分之二,学生大大超过了老师。这个时候的文学之盛,超过南朝任何时期。

太子至孝,为了方便母亲读经,把《金刚经》根据每一段落所表达的意义分成了三十二品,并且把每一品前面做了一个总结。原本长篇连贯的经文,经过他整理成为容易传诵理解的三十二个分则,從此誦經的人比以往更多。

太子能在母親病重時衣不解帶日夜陪伴,并在母親去世時悲痛絕食,守孝結束時體重減輕了一半。今人對太子的至誠至孝真的只能仰望而己。

太子天性仁恕,一次,太子看到卫士用荆条驱人清道,命将清道用的荆条换成木板以减轻打在身上的疼痛。 “见在宫禁防提荆子者,问之,云以清道驱人。太子恐复致痛,使提手板代之”。(《南史 昭明太子传》)当时世风渐趋奢靡,太子带头倡导节俭,生活起居简单朴素,他穿布衣,不吃肉。

蕭統天性仁孝,生來就很仁慈。"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及有流离道路,以米密加赈赐,人十石。又出主衣绢帛,年常作襦裤,各三千领,冬月以施寒者,不令人知。若死亡无可敛,则为备棺櫘。”《南史 昭明太子传》。他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公开的,则为政府的公益行为,如果是暗地的,则完全是他个人的道德修为。我们看太子的行为,确是一个学佛者的仪范,他深通经义,持戒精严,赈恤饥寒,广做公益。

当时,江浙一带屡遭水灾,由于粮食连年欠收,社会不稳定,据《南史》称:“谷价犹贵,劫盗屡起”。昭明太子为此上书请求予以整治,要求“开漕沟渠,导泄震泽”,永绝水患。据《南史 昭明太子传》,“中大通二年,诏遣前交州刺史王弈假节发吴、吴兴、信义三郡人丁就役。”以三个郡的力量治一郡之水患,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工程巨大,影响极其深远,由此造就了以后江南千年的富庶。
因此在他去世之後,百姓聞之,失聲痛哭,哀悼至真。

在他過世之後不久居然還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

燕雀湖又称前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外北侧。历史上的燕雀湖颇负盛名,为金陵名胜。燕雀湖与玄武湖是南京古代的两大湖泊,两湖以钟山为界。玄武湖在钟山西,称后湖;燕雀湖在钟山南,称前湖。燕雀湖还被称为白荡湖,南朝萧梁时期,始称燕雀湖或太子湖。无论春夏秋冬,來到湖边的时候,总让人感到景色无边,有一种灵秀之气,人说山水有灵气,看來的确如此。

据《穷神秘苑》记实:南朝梁太子萧统,才华横溢,但英年早逝。父王梁武帝十分悲伤,命葬于钟山脚下前湖畔,并将赐给生前太子的两件宝器紫玉杯和琉璃碗随之陪葬。璃碗系西域进贡之物,极为稀见,被人们视为珍宝。有个太监为得到此稀世珍宝,竟然盗墓。下葬不久,有一个太监偷逃出宫,趁月黑风高之夜掘墓盗宝,取得杯碗后搭船沿青溪遁去。在护城河朱雀航(今中华门内)上岸,突然有数万只燕雀飞来扑击太监。

这种奇怪现象,被巡城官发现,甚感奇异,遂命人驱赶燕雀,命人把太监绑缚起来,抓住此人,并从身上搜出盗掘的珍宝。太监吓得说出真话,交出两件宝器。燕雀护陵的消息传到宫里,梁武帝闻奏后惊奇不已,诏令将珍宝赐给太孙,将太监送刑部定罪,并重新整修萧统墓。当封墓时,又有万只燕雀口衔泥土从四周飞来,投土聚积于坟上,筑成墓包,且日夜守护不愿离去。由于墓在湖侧,因此,后人便称前湖为“燕雀湖”,又名“太子湖”。

北宋楊修之有诗云:

平湖岸側見高墳,
萬土銜來燕雀群。
鑒面無波天一色,
此中文藻似儲君。
——《太子湖》

千年的时间转眼已经过去,功名利禄、皇室贵胄、金戈铁马,所有的一切都随风飘去,包括昭明太子本人,也只能从书缝中寻找他那些还没有亡佚的故事。但《昭明文选》在历朝历代不断的研究、注释里变成了一门学问(《文选》学于唐朝与五经并驾齐驱,盛极一时。延至元、明、清,有关《文选》的研究亦未尝中辍)。超越了生死,连接着从古至今的精神世界。(上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