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纽约华人一站通

中秋节到来你最需要认识这个“镜子”(组图)

天宝二年(743)“千秋节”改成“天长节”,故这一“瑞花舞凤纹葵花镜”应该铸于729至743年间。
因为“千秋节”是天宝二年改成“天长节”,故这一“瑞花舞凤纹葵花镜”应铸于729至743年间。(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一提及中秋节,就不禁联想到一轮明月、奔去月宫的嫦娥、辛勤捣药的玉兔、砍不断桂树的吴刚等等著名神话传说与角色,但我们理应要知道唐代有一种精湛的“千秋镜”与“月宫镜”。其中的“月宫镜”融合了传统中秋节日的民俗故事于工艺铸造中,实用与精美兼具。换言之,我们能透过唐代“月宫镜”的文饰,了解中秋节传说

月宫镜与千秋镜

众所周知,镜子可用来端正、整理仪容的必需品,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而古代镜子的铸造与装饰画还能传递工艺科技与文化内涵。“月宫镜”则是盛唐时期的人物故事镜的典型品项,其铜镜背面铸入了传统传说的装饰画。也就是说,“月宫镜”为世人传播着中秋节故事。

谈“月宫镜”前,不可不提“千秋节”与“千秋镜”。

在唐玄宗时期,君臣之间赐镜、献千秋镜形成了宫廷中的风流韵事。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唐玄宗将自己的诞辰八月初五日订定为“千秋节”。他亦为此节日创作〈千秋节赐群臣镜〉:“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羣后,遇象见清心。台上氷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宋代《文苑英华‧卷一○五》载道:“八月五日花蕚楼赐百官明镜,并录镜赋多首。”

千秋节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此节日的设立,展示了开元盛世下臣民对于玄宗的崇拜,还顺应臣民祈愿玄宗能健康长寿、国家太平的心理,同时亦揭示非常笃信神仙道教的玄宗,在以举国的实质表达方式传递自己盼望能长寿成仙之心愿。

再回过头来说,千秋镜乃是唐玄宗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而特地在千秋节那一天赐予群臣的铜镜。为了贺寿,群臣也曾铸造千秋镜作为礼物献给玄宗。只是,目前传世与考古界发现的千秋镜,仍很难判断究竟是皇帝赏赐的,还是群臣献给皇帝的。至于“千秋节”直到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才改为“天长节”。

要注意的是,千秋镜的特色十分明显,古有云:“虽大小而殊,致必规圆而相似”。这说明千秋镜象征着一轮圆月,制作十分考究,且透过“考工垂典,匠人有作,或铸或镕,是磨是削”等描述,可知是由最好的工匠所铸造。由于还能闪闪发光,故有赋云:“提握见重,光芒未歇,若清潭之无比,类瑶池之有月”。那时的大家闺秀一旦开匣,即可见“明月”,“持照如嫦娥”。

而根据《全唐诗》中与千秋节相关的诗作、与千秋镜相关的文献记载,以及过往众位学者的研究,大致上能分为二类,第一类是性质明确的千秋节镜,第二类则是不带“千秋”镜铭的盘龙镜与月宫镜。这类镜子的镜形大多是葵花形,少数为菱花形或圆形。纵使上头没有铭文,依旧可以根据千秋节诗推断这类镜子应当也是属于颁赐或进奉的千秋节镜。

研究者表示,千秋镜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具纪念意义与特殊用途且为数不多的镜类。虽然它的图纹比较单纯,但在镜铭上,却出现了其他种类的唐镜中不曾见到的盘龙、月宫图纹与“千秋”等等,当然这些图纹自当存在鲜明的寓意与象征性。后人可透过这些图纹来进一步解析唐代铜镜图纹的设计思与潜藏的意义与价值。如若结合唐玄宗设立千秋节的这一背景,即可发现唐代千秋镜实际上深受汉代以来的神仙思想的影响。之所以产生如此联系,当然主要还是跟在大唐历代皇帝中,被视为最最笃信神仙道教的唐玄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最后,简单说来,上述提及的“千秋镜”中就有“月宫镜”。

“月宫镜”大多是呈现圆月形或仿似圆形的外型,造型大气,充满活力,上头的文饰风格则洋溢了大唐盛世的万千风采。不过,也有月宫镜是圆盘外围以八瓣花形或八瓣菱花形作为装饰,例如上海博物馆就收藏了一支八出菱花形镜面的月宫镜。

西安西郊小土门曾出土过一面八瓣菱花形的月宫镜,而其图案呈现两棵桂树交缠一起,树的左侧有一人手捧置放了一酒壶的盘子(据推敲,此人应是吴刚),树的右侧则有一位手捧装有仙桃的盘子的女子(应是嫦娥),在树的两侧则有祥云,上头各有一仙人跪坐。

西安莲湖区电容器厂也曾出土过月宫镜,只见在镜子的画面中央呈现了一株枝叶繁盛的桂树,在树的左侧,有一只手握着杵捣药的玉兔,在树的右侧上方则有轻盈的嫦娥凌空舞动,嫦娥的下方还出现了一只伸肢跳跃的蟾蜍。另有月宫镜也是这般图样,但嫦娥是出现在桂树的左侧,玉兔则位在树的右侧。

我们透过唐代流传下来的“月宫镜”及其文饰,即可快速跟中秋节传说故事中的角色做对照。由此可见,中秋节的传说神话,理应早在唐代之前就已经传播开来了。


从唐代“月宫镜”的文饰可以一应对照到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的角色。图乃示意图,是象牙玻璃容镜。(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参考资料

范淑英〈仙道之像:道教对唐千秋镜的影响〉

允嘉若〈千秋有夜千秋月月宫镜的月亮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