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具”倒闭理解杠杆收购

0
4003
source: Flickr/Mike Mozart

玩具反斗城(Toys R Us)的创始人查尔斯‧拉萨勒斯(Charles Lazarus)在3月21日寿终正寝,享年94岁。虽然他在1994已从玩具反斗城总裁的职位退休下来并不持有任何股份,在临终前得知他70年前创立的玩具业帝国也将随著他走入历史大概是令他遗憾的。

创立于1948年的玩具反斗城原名是“儿童超市”(Children’s Supermarket)。它结合超级市场的运作方式和童心未泯的品牌形象,将美国的玩具产业从圣诞礼物转化成一年四季的商品。1970年代,玩具反斗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玩具连锁商,并创造了一个新的零售模式,及所谓的“项目杀手”(category killer):只卖一个产业项目里的商品,但以最多的商品选择和最便宜的价钱以量取胜。玩具反斗城和姊妹品牌婴儿反斗城(Babies R Us)成功的使用这个营运方式主导各自的产业许多年。它生意鼎盛时,玩具制造商在推出新玩具时都要经过玩具反斗城的认可才敢量产。

然而近年来随著亚马逊和网购的蓬勃发展,未能适应时代潮流的玩具反斗城很不幸的像许多其他的零售商一样被淘汰了。

可是,玩具反斗城在2017年还有115亿美元的销售额,税前的获利也有7.9亿美元,它怎么说倒就倒呢?美国许多财经媒体分析原因,将其归咎于掠夺性的杠杆收购,即leveraged buy out(LBO)。

杠杆收购

30多年前,金融家发现他们可以像抵押房贷买房子的方式收购一家公司;就是自己出少数的现金,然后以收购公司的资产做抵押借到大笔资金把目标买下来,这种四两拨千金的手法即是所谓的杠杆。让公司背上庞大的债务后,收购者以精简成本和变卖资产的方式将公司兑现,用一部分偿还债务定期的付款,并将一部分放入自己的口袋。然后他们再将公司出售或重新上市获得更大的利润。这些公司就是现在所谓的私募股权公司(private equity)。

玩具反斗城在上世纪80年代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从90年代起已开始走下坡。销售没有增长,但利润却缩水。于是公司董事会在2004年决定将其出售,它当时还是一个上市公司。

三家公司联手将其买下:一家名为Vornado的房地产投资公司,以及两家私募股权公司KKR和Bain Capital(后者的创办人之一即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不过他当时已离开)。

买主出资66亿美元买进了玩具反斗城所有的股份。但他们自己只出了购价20%(13亿)的现金,其余的80%(53亿)则是玩杠杆游戏,以公司资产作抵押贷款来的。加上玩具反斗城原有近10亿的债务,公司现在的债务总值是62亿美元,即总资产的83%!

成交后,玩具反斗城就必须负起偿还这笔巨额债务的责任,并支付买家收取的天价咨询和管理费用。当时,借贷的利率为7.25%,所以玩具反斗城每年光付利息就要出4.5亿美元。相比之下,玩具反斗城每年销售额最高也只有135亿(2013年),乘以2%的利润,其单年获利才2.7亿美元,连付利息都不够。所以玩具反斗城从2005年起每年都在烧公司的现金。公司手上的现金从22亿逐年下降,到2017年时只剩下3亿。所以当玩具反斗城在去年的圣诞假期表现不佳时,公司高层已经知道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现金继续2018年的营运了。

倒闭不能完全归咎亚马逊

从理论上讲,杠杆收购是有其优点的。它将一家经营不善的公司变得私人化,并将其重组为更精简和更有效率的企业,然后重新上市以获利。买家赚一笔钱,股东获得一个更健康的企业,工人保持他们的工作。

但在沉重的债务负担下,玩具反斗城已无力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及网上零售的兴起。它错过了一些赚钱的机会,如争取《星际大战》和《乐高电影》品牌的授权。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中产阶级的打击更削减了玩具反斗城主要消费群体的购买力。

虽然历年来Vornado、KKR和Bain收取了4.7亿的费用,但无论其使出什么解数,最终还是无法使玩具反斗城起死回生。他们大部分的投资也打了水瓢。

总结起来,《富比世》、《彭博》等财经媒体认为,玩具反斗城不像其他破产的零售业者,是亚马逊和网购的另一个牺牲品,因为一直到去年,该公司仍占美国玩具销售总额的20%。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杠杆收购,玩具反斗城也许不会有出色的表现,但它这个企业是可以维持下去的。而现今,拉萨勒斯先生在咽气前知道的最后一件事,是他手创公司的近1000家店将关闭,近33,000员工面临失业。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