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华人一站通 | 纽约华人资讯 | 头条新闻 | 商家信息门户网 | 信息发布

香港中文大学的前世今生

山岩岩,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
人之尊,心之灵。
广大出胸襟,悠久见生成。
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
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新亚校歌,由钱穆作词,黄友棣作曲。

香港中文大學(英語: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港中文,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也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而成,現已發展成為轄九大書院的書院制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起源於清朝中期(1845年)至民國初年在大陸地區成立的教會大學和私人大學,是香港歷史源流最久遠的高等學府。

香港中文大學是全港唯一設有書院制度的大學。成員書院共有九間,包括:中大創校前成立的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和聯合書院;1986年創立的逸夫書院;以及於2006至2007年新增的晨興書院、善衡書院、敬文書院、伍宜孫書院及和聲書院。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中國大陸著名大学在香港地區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

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書院、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

香港中文大學最初是由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合併而成。這三所書院擁有各自的歷史源流。論歷史源流,以崇基學院最為久遠。中大所合併的書院的成立實緣於大陸地區易幟,大量民國優秀學者逃離大陸。由是,中大雲集了幾乎全部留港的當時民國最頂級的大儒、學者。

崇基學院
於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政府時期大陸有十三家基督教高等教育大學學府。這些大學都是中華民國時期極為著名的高校,包括“東方哈佛”之譽的上海聖约翰大學,民國教會大學之首燕京大學,民國最著名的女子大學金陵女子大學,法律執民國牛耳的金庸母校東吳大學,南方第一名校的廣州嶺南大學,產生諸多優秀校友(例如國學大師南懷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執教的金陵大學。其中最早的大學成員前身成立於1845年。

該十三家基督教高等教育大學設有聯合董事會。大陸易幟後,十三所大學聯合董事會原想堅持留在共產政權下的中國內地,繼續基督教高等教育的角色,有所見證。惟很快看到大陸的政治形勢非常不樂觀,聯合董事會和香港教會領袖於是決定在香港合併十三家基督教高等教育大學為一所基督教大學。

最終於1951年聯合董事會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校董會主席歐偉國、廣州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和香港教會團體帶領下合並民國政府時期大陸十三家基督教大學為香港崇基學院。

崇基的教堂聖壇兩旁至今仍保留了中華民國政府時期(1951年前)十三間基督教大學的原木刻校徽。

崇基學院的成立合併了中華民國政府時期設立於中國大陸的“13所基督教大學”,其於馬料水的校址,也是現今中大沙田校園的最初基礎。崇基學院體现的是美國文化的傳統。

新亞書院

新亞書院早期在中華民國故總統蔣中正從总统府办公费中特殊撥款及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英語:Yale-China Association)等機構的資助下營運,前身為亞洲文商學院,由國學大師,後獲選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錢穆、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唐君毅、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農業教育委員會專任委員張丕介、中华民国立法院第一屆立法委员崔书琴等人於1949年成立。後於1950年3月改組並易名為新亞書院,錢穆擔任書院院長。

新亞書院獲多名當代大儒雲集教學,每人都足以成為一代宗師,包括中華民國國軍少將、臺灣東海大學教授徐復觀;
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張君勱;
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臺灣學術泰斗牟宗三(傳承弟子,臺灣東海大學首屆榮譽教授蔡仁厚也為新儒家重要人物);
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次長吴俊升(美國哲學家杜威教授門生);中華民國中央銀行人事處副處長、著名詩人和书法家曾克端;
歷史學家、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農林部部長、中華民國總統府国策顾问左舜生;
甲骨文專家、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前所長董作宾;
国学家饶宗颐;
小说作家白先勇、欧阳子、王文兴、陈若曦、叶维廉等人的启蒙老师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夏济安;
中華民國廣東省政府委員、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的推薦人羅香林;
中華民國時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四家银行的联合总管理处处长杨汝梅;
港督顾问赵冰大律師;
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林仰山(Frederick Seguier Drake)教授;
佛學大家羅時憲等。

書院以中文教學,並教授官立學校所缺乏的中國文化課程,並因而獲視為中國儒學的復興基地,以及宋代書院文化的延續。1963年,新亞書院加盟香港中文大學,終在馬料水現址落戶安家。

大夏大學(譽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

聯合書院

聯合書院是1956年成立的第三所書院。這是戰後早期少數可供「中文中學」畢業生升學的學校,校方開設以社會科學、工商管理為大宗的課程,致力滿足香港社會、工商業界的需要。教育方針與專門培育殖民地文官的香港大學洽成互補,以致數任港大政治系主任皆為聯合出身。

書院前身均為廣州、上海或鄰近地區南移的私立大學,包括上海大夏大學(大学董事长為歷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陆军总司令、中華民國政府国防部部长及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院长何应钦)、私立廣州大學,與香港有密切淵源。聯合書院的特色在于英式文化。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成為當地第二所大學,學校設文學院、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而中大的誕生,亦突破了近500年來只允許一所高等學院存在的英國殖民的鐵律,既是大英殖民史的分水嶺,也是20世紀亞洲地區「非殖民化」的表徵之一。

籌辦期間,社會大眾就叫這所大學做「中文大學」。其也突出了英屬香港既有權力體制中「華洋有別」的矛盾,成功掀起了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成功終結英文壟斷官方語言地位的局面。因此,前任校長沈祖堯亦指:「香港中文大學是帶著中國的人文精神而創校的。它希望把中國介紹給世界,也把世界介紹給中國,所以是一個中西合璧、古今結合的大學,人文跟科技兼有。」

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多年來持續與臺灣學術界方面合作,該中心得以紀念中華民國故總統蔣經國先生的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的慷慨捐款和香港中文大學的撥款支持,成立於2006年1月,是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第三所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亦是該基金會於整個亞太區的第一所漢學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以卓越的学术水平知名。大學現時以“中國研究”、“生物醫學”、“信息科學”、“經濟與金融”及“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為五大重點研究領域。

中大現為香港唯一擁有諾貝爾獎得主(專任)驻校任教的大學,也是唯一一所具有獲得菲爾茲獎、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等國際頂級獎項校友的香港高等學府;中大教授在其他領域也获得其地位等同于諾貝爾獎的國際獎項。
諾貝爾獎得主有:
高錕(中大電子系創辦人、講座教授及前校長)
楊振寧(物理系講座教授)
詹姆斯·莫理斯(前晨興書院院長)
羅伯特·蒙代爾(「歐元之父」、博文講座教授)
作為联合国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英语: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缩写IPCC)之重要成员刘雅章教授(中大1974年物理系校友)与其他成員包括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一起獲頒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另外,還有多次獲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林語堂、趙振開(北島)以及被多次提名同时普遍被认为应该授予诺贝尔奖的李卓皓(後因去世而不可能獲獎)。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授予從事重力波研究的LIGO團隊成員,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是LIGO項目中唯一的香港研究團隊。
菲爾茲獎(即数学诺贝尔奖)得主有:
丘成桐(中大校友,講座教授);

圖靈獎(即計算機科系的“諾貝爾獎”得主有:
姚期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查尔斯·斯塔克·德拉普尔奖(英語:Charles Stark Draper Prize)得主:
高錕(中大電子系創辦人、講座教授及前校長),为首位及至今唯一一位华人得主。查尔斯·斯塔克·德拉普尔奖是美国工程学界最高奖项之一。该奖由美国国家工程学院会每二年颁发,被认为是“工程学界的诺贝尔奖”(”Nobel Prizes of Engineering”);

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即人文诺贝尔奖)得主有:
余英时(中大新亞書院校友,前中大新亞書院校長兼前大學副校長)

羅德獎學金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高,也是历代神童出現最多的本地大学,其頂尖科系普遍收生成績為香港八所大學中最高。環球醫學系連續5年為香港收生成績最高的學科。

羅德獎學金是根據施素‧羅德爵士(Sir Cecil John Rhodes)的遺願於1902年創立的獎學金,是一個世界級的獎學金,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美譽,得獎者被稱為「羅德學人」(Rhodes Scholars)。不少國際領導人和傑出學者都曾獲頒羅德獎學金,當中包括前美國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前澳洲總理霍克(Bob Hawke),以及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彭思教授(Andrew Michael Spence)等。

羅德獎學金於1986年引入香港後,每年在港挑選一名大學畢業生為獎學金得主,獲得者將可前往牛津大學深造,羅德學人的評定標準則除了優秀的學術表現之外,還包括個人特質、領導能力、仁愛理念、勇敢精神、和體能運動。遴選過程非常嚴謹,申請者必須經過多次的個人面試及集體討論,並與遴選委員會成員共晉晚膳,應對交流,且必須獲牛津大學錄取。

由1986年至2016年,中大共有14名學生榮膺羅德學人,獲得羅德獎學金的數目(譽為“本科諾貝爾獎”;反映出教育出的學生優秀程度)為香港各大學之冠。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和大陆中学学生最难被取录進入本科的香港的两间大学(中大、港大)之一。

中大和港大因此一直被认为是香港最顶尖的大学,地位等同于中國大陆的北京大學、清华大學,以及台灣的臺清交成。

中大、港大定期如英国两大高校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般举办学术和体育的“两大对抗赛”,包括香港兩大校長盃足球賽、香港兩大划艇賽、辯論比賽。

於2003年非典爆發最嚴重的是威爾士親王醫院 – 中大的教學醫院,故醫護團隊中,中大校友處於抗疫最前線。最著名的犧牲的醫生是中大校友謝婉雯醫生。中大團隊首先破解非典的致病機理。之後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港大校長徐立之帶領香港大學醫學院團隊再發現非典型肺炎SARS(沙士)冠狀病毒;同時香港中文大學的鍾尚志院長、沈祖堯教授團隊則成功找出非典爆發源頭。

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為香港第一等級大學,學生代表香港幾乎所有領域的精英。媒體常見關於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哪間比較好的討論。一般來說,香港中文大學偏重學術研究,多名教授曾获國際頂級嘉獎,也盛產最多羅德獎學金的本科學生。

頂尖科目普遍收生成绩中大略高于港大。中大几乎囊括历代香港的理科神童。

中大學生會自成立以來,經常就學校政策對校方和政府表達意見,如「反四改三運動」、「殺系事件」、「哭中大事件」及「保樹立人」等,也曾聲援1989年在北京的學生運動,創立中國民運基金。

香港中文大學校園面積廣闊,其中百萬大道及烽火台一直是香港學運聚會中心。中文大學在重要的民運活動中,如1989年的六四事件、2012年反國教以及2014年的雨傘革命,皆曾作為集會地點以及遊行起點。

2019年,中文大學學生繼續以大專學界代表身份參與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該年6月,中大學生會撥出103萬元成立反送中基金,支援民主運動。

同年8月,學生會更取消全校性質的迎新營,以遷就當時同時舉辦的各項集會及示威活動。而在8月尾的各書院迎新營中,傳統活動「四院會師」由玩樂性質轉型為呼應反修例運動,參與者大多戴上黃色頭盔,有些更配備防毒面具、眼罩,高呼帶有政治和社會議題的口號,如「五大訴求」口號,並呼籲新生參與9月的罷課行動。同年9月2日,學界罷課集會在中大百万大道召開。

由運動爆發至11月5日,被拘捕並落案检控的各大專人數以中大為最多。該校女生吳傲雪(Sonia)更代表6人發言指控遭受警方性暴力。

在2019年6月,香港中文大學被網民在Google Map中惡搞,其中文名稱曾一度顯示為「香港暴徒中文大學」,目前已被修正。自此「暴大」一詞開始被該校學生和網民廣泛使用,成為中大其中一個著名的別名。 在2019年9月開學日,中大官方取消開學禮,中大學生會自行舉辦開學禮。在開學禮中,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表示,中大在Google Map曾被網民惡搞成暴徒大學,表示欣然接受,並引以為榮。他認為,如果選擇對抗惡法、暴政,被冠以「暴徒」之名,會欣然接受「暴大」之名,並說會以「暴大」為榮。

2019年11月香港三罷行動中,以香港中文大學學生為主的示威者與香港警方在校園發生激烈衝突,为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一重大事件。
11日當天早上,有示威者在中大「二號橋」上設置路障,並向吐露港公路拋擲物件。多名防暴警察在二號橋上與示威者對峙。期間,防暴警察向校園發射多枚催淚彈及防暴子彈,而示威者則投擲汽油彈、信号弹、体育弓箭還擊,更聲言「炸吐露港」。雙方由早上起對峙,情況直至黃昏才緩和。

惟次日(12日),学生和警察的对峙更趋激烈。警方稱於11月11至12日进攻中大期间,共发射超过1,000枚催泪弹和2,000枚子弹(非实弹),其中警方曾在15分鐘內投擲400枚催淚彈,密度之高为示威史上罕见。警方攻击导致60名学生受伤,一人失去知觉。传媒看见警察攻击中大的惨况,一度落泪。在衝突期間,香港中文大學的戰斗狀況引發市民自發在多區進行「圍魏救趙」的抗議活動。

同时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廣闊,景色優美,是香港一個重要的電影取景場地。

與出產歌星的港大不同,中大的校友在電影界舉足輕重,包括:崇基學院前身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校友嘉禾電影的製片人邹文怀(其發掘或捧紅的演員包括:李小龍、許冠文、許冠傑等許氏兄弟等)。
前中华民国總統李宗仁秘書程思遠的長女,香港影坛国语电影時期最著名的女演员林黛(四屆亞洲影后)。
香港戲劇協會會長鍾景輝、香港演藝人協會主席許冠文、著名電影導演冼杞然、為無綫電視(TVB)編寫經典劇集(包括《家变》、《网中人》、《上海滩》、《千王之王》、《亲情》)的吳昊、香港资深舞台剧演员和导演古天農。
無綫電視其中的一位主要製作人、編劇、導演劉天賜、無綫電視其中的一位主要編劇以及商業化電影的代表性導演王晶。

唯美派导演、摄影何藩、編劇李敏、新晉導演黃修平,以及著名的足球評述員林尚義(經濟系)、潘源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 同時也是香港著名的填詞人)等

相信以后的香港中文大学,必然将成为到香港则不得不去的人文景点之一,正如联合书院校歌中唱道:

我校联合,气象万千!
看我们联合书院,气象有多宏伟!
集义斯大,谓金非坚。
只有秉持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才能有今天的茁壮成长。
我们的意志,更绝非精金可以比坚。
善与人同,才由学广,
善良的本性,是人所同具;天赋的才华,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发挥出来。
识古知今,开来继往。
认识往古,衡量当前。
肩负起继往开来的文化责任。
明德自馨,新民存诚。
我们有纯洁的德行,自足芳馨。
要教育群众,却必须诚敬。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能了解历史演变的规律,因时制宜,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
浩浩青天,昭昭白日。
青天浩瀚,白日当空。
尔式尔瞻,唯精唯一。
我们要保有这颗纯洁精微的心,努力善道,作万民的榜样。

來源:維基百科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