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纽约华人一站通

【麦慧琪专栏】GPA?SAT?Research经历?推荐信?申请材料到底孰重孰轻

(Fotolia)

文 | 麥惠琪

从学生的SAT成绩到各类文章,大学申请材料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内容,而每一所大学审视学生的合格程度和兴趣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所以可能出现因为专业选择而影响学生在某一所高校的申请成功率,但同样的选择在另一所大学却不构成任何问题。话虽如此,整体上高校在审阅学生申请材料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个大概的重要性先后顺序。

  1. 成绩及课程难度

对于成绩,学生的GPA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最为重要的指标。我们就拿加州理工大学来说,被录取学生的最低平均分不会低于95分。当然,学校在直接考虑GPA的同时,也会把学生课程的难度纳入考量范围。如果一个学生有很高的GPA,但是中学阶段只完成了基础课程,这样的申请人也许就并不能脱颖而出。所以选择AP课程,或至少荣誉课程就显得至关重要。就算申请人在这些课程中没有取得最高成绩,抑或是只拿到了B,高阶课程的出现也会让大学录取团队眼前一亮。总而言之,92分的AP化学份量远大于98分的普通化学。

如果因为某些高中制度的关系无法进入AP课程,学生依然可以通过自学完成AP考试,我们也强烈建议学生这样做。大部分高中都会允许无法参加AP课程的学生参加最多两门AP考试。这其实对于大学申请也会有帮助,毕竟自学需要更高的自律和动力,而这些都是高校很看重的人格特质。

2. ACT/SAT成绩

这一项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话说明:分数越高,录取机率越大。高校并不在意学生选择哪一项考试,分数才是关键。同时一个理想的成绩还能够帮助学生申请奖学金或者助学金。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虽然ACT不限制考试的次数,SAT却有不同政策:对于考SAT的学生来说,前三次赴考没有任何限制,但是从第四次开始,考试成绩将不再直接取决于此次测试,而是会将所有原来的分数加起来并取平均数;同时考生将不再能够选择只把某次测试的成绩送往所申请的学校。

3. 申请人对于学校的兴趣和热情

若能准确的表达申请人对于所申请院校的浓厚兴趣,学生被录取的机率会提高许多。高校招生团队随时密切关注著申请人和学校的一切互动,所以学生必须去实际浏览校园,参加各种面试,关注学校的社交网络平台,以及保持长期的稳定的和理。

4. 课外活动经历

对于高校来说,一个出色的申请人绝不仅仅局限于象牙塔之内。招生团队希望透过了解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从而看到申请人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不遗余力的追求。当然此类活动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大学想看到的是申请人在中学阶段能够专注于某几项活动,于每一个都投入了热情和努力,并且最重要的是通过它们能让招生团队体会到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5. 专业意向

无论是研究项目,实习经历或者额外的课业,申请人对于某一学科的长期专注会让高校录取团队相信学生选择的专业意向并不是草率的决定,而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允许学生在被录取后自由的更换专业,同时部分院校在无法录取申请人进入其所选专业时会直接拒绝学生对此所学校的申请。

6. 推荐信

来自高中老师的一封诚恳的推荐信能够让学生的申请材料锦上添花。当然若是申请人其他的材料纷纷无懈可击,推荐信的重要性可能就会被高校忽略。但是当招生团队对某一申请人的资格有所犹豫,优秀的推荐信能够帮助提升整个申请材料的说服力。

7. 个人陈述

在2016到2017学年,许多高校都收到创纪录的申请量。康奈尔收到了40000份申请,这是所有常青藤的有史最高;密西根大学仅仅是提早申请就收到了40000份;纽约大学根据今年数据估计,在2022年学校会收到75000份申请。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一篇优秀的个人陈述能够帮助申请人脱颖而出,从而赢得校方的关注和青睐。这篇至关重要的文章给了学生难得的机会去全方面的向校方展示自己。申请人可以选择讲述自己如何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如何在失败和意外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抑或是自己人生中驱使自己前行的坚定不移的目标和信念;当然也可以是任何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2018-2019学年的个人陈述题目大概会于春季发布)

Exit mobile version